體育場地運營及建設產業最新模式的龍崗樣本
2015年10月11日13時30分許,NBA中國賽深圳站比賽如期在深圳大運中心籃球館舉行,洛杉磯快船與夏洛特黃蜂在此一決雌雄,近2萬名觀眾熱情似火,吶喊助威。最終,夏洛特黃蜂106比94戰勝洛杉磯快船。
時隔11年,世界“籃球之神”喬丹率領黃蜂隊員悉數到達深圳大運中心比賽現場,力克對手,在深圳首次上演“喬幫主”神話。
這是深圳建市以來首場世界頂尖籃球盛宴。據悉,NBA國際系列賽自2004年引進中國,只在北京、上海和廣州3座城市舉辦過,今年首次落戶深圳。
NBA的引進堪稱龍崗區體育產業發展的巔峰之作!NBA的引進無疑為龍崗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發展增添新的引擎,同時也為龍崗這座“全國籃球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10月14日,就在球迷還沉醉在NBA賽事時,深圳市文體旅游局、龍崗區文體旅游局與CBA新世紀籃球俱樂部聯合在龍崗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CBA從東莞大朗移師深圳龍崗。從此,深圳在痛失CBA13年后再次在龍崗擁有了一支CBA勁旅。
NBA和CBA為何青睞龍崗?龍崗為何能接二連三上演體育盛宴?龍崗體育產業為何能由弱到強一鳴驚人?龍崗體育產業為何悄然崛起走在全國前列?龍崗體育產業跨越式大發展有何獨家秘笈?
龍崗區文體旅游局局長張耀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龍崗體育產業是情勢倒逼出來的,從2012年到現在,我們四年邁了三大步。現在我們已開始謀劃第四步。”
大型場館強化運營趟出體育產業“第一步”
2011年8月,龍崗因為第26屆大運會而成為世界的“焦點”,龍崗因為大運會而實現了驚世蝶變,原來“腸梗阻”的深惠路被改造成雙向8車道的龍崗大道,原來的老舊路成為龍崗新的景觀路和“新經濟走廊”,原來坑坑洼洼時速80公里的水官高速被改造成全國首個雙向10車道高速公路。全長13.34公里的北通道也趕在大運前全線貫通,時速80公里的北通道成為一條“新經濟動脈”,更讓龍崗人歡呼雀躍的是全長32.983公里的地鐵3號線趕在大運前夕全線貫通,龍崗因此進入“地鐵時代”。
然而,伴隨著大運會結束,運動員走了,警察走了,城管走了,志愿者走了,龍崗因此由“焦點”走向“冰點”,大運場館一下子墜入沉寂和黑夜,龍崗也因此迎來了“后大運時期”。據估算,“后大運時期”龍崗的“一場兩館”的維護費一年就高達6000多萬元,其中體育館若開燈8小時,電費就高達2萬元。
據悉,奧運、亞運及大運場館的維護和使用已成為世界難題,這些世界級場館的維護使用困境被稱為“蒙特利爾陷阱”。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城在連續5次申請主辦奧運會后終于獲權舉辦第21屆奧運會。但蒙特利爾奧運會虧空10多億美元。為了15天奧運會的暄嘩,只有300萬人口的蒙特利爾因此背負了20年的財政負擔。據悉,日本長野、澳大利亞悉尼、中國北京和廣州均面臨大量場館閑置等“蒙特利爾陷阱”問題。
后大運時期龍崗“一場兩館”何去何從?是政府包攬包辦還是引入民營資本經營?在引入民營資本經營時怎樣最大程度確保其公益性?政府扮演的又是怎樣的角色?
“政府扮演的就是服務和監管。我們就是搭起臺子,讓企業唱戲!讓專業團隊唱戲!”龍崗文體旅游局局長張耀在接媒體記者采訪時說。
在迎辦大運會時,龍崗區委區政府就指示區文體旅游局調研大運后的場館運營,區文體旅游局為此進行了專題調研。在張耀看來,龍崗的一流場館如果由政府包攬包辦,僅憑局里的一幫“雜牌軍”忙前忙后,最終結局只能是小打小鬧難以為繼。“必須引進一流的企業經營,必須引進一流的專業團隊,龍崗一流的場館才能唱大戲唱好戲!”張耀說。
在經過多方調研和層層篩選后,龍崗區委區政府最終確定引進民營資本管理“一場兩館”,采用國際上流行的ROT模式。2013年1月底,在大運場館沉寂了1年后,以經營房地產而聞名的佳兆業入主大運場館。根據協議,前五年市、區政府分別給予3000萬元和2000萬元的運營補貼;每年大運中心須開展較大規模的文體賽事與活動不少于72場,其中有重大影響的A級賽事和演藝活動不少于10場。
政府精準謀劃搭起了戲臺,這個臺子能唱出好戲上演文體活動大片嗎?
按市場化和國際慣例辦高端賽事邁出體育產業“第二步”
2012年年底,有“網球女皇”之稱的李娜現身龍崗體育中心,WTA深圳公開賽由此拉開序幕,這是深圳建市以來最高水平的網球職業賽事。李娜旋風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娜粉”,而連續三年的WTA公開賽和兩屆ATP深圳公開賽的舉辦,讓深圳成為了繼北京“中網”之后,第二個同時擁有男、女子巡回賽的中國城市,也讓龍崗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職業賽事中一個活躍的地標。網球項目作為一個國際交流與合作活躍的亮麗窗口,已經成為龍崗乃至深圳展示地區綜合實力,尤其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窗口。
早在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就授予龍崗區“籃球之鄉”的榮譽稱號,從深圳走向世界籃球舞臺的易建聯更是深圳人的驕傲。怎樣讓NBA花落龍崗一直是文體旅游局“當家人”張耀的夢想。
在張耀看來,龍崗擁有深圳唯一合格的NBA籃球館,NBA登陸中國11年,只有北京、上海、廣州舉辦過NBA賽事,讓NBA賽事落戶深圳才是實至名歸。
經過4年的等待,NBA終于落戶龍崗。深圳球迷以近乎狂熱的姿態擁抱NBA的到來,近2萬張球票一開售就告售罄,NBA旋風經久不散。
“從一開始,我們就打算辦一場不同于北京,能夠體現深圳特質、龍崗特色,與眾不同的NBA賽事。關鍵就是要‘接地氣’,讓‘高大上’的NBA真正走進老百姓。”張耀說,龍崗區在NBA關懷、課堂以及大篷車等NBA傳統項目基礎上,精心策劃賽前“十大亮點推廣活動”,包括籃球明星進社區、中國三對三籃球聯賽、籃球教練員培訓班、龍崗“全民健身”三人籃球比賽等一系列精彩活動。此外,龍崗區文體旅游局還與NBA合作,在大運中心建設繼上海后中國第2個NBA風格的室外公共籃球場。隨著該籃球場投入使用,更多龍崗青少年以及市民群眾將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
在NBA旋風后,11月14日CBA旋風亦登陸龍崗。談及CBA落戶龍崗,深圳市文體旅游局副局長韓星元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就是一起喝了兩頓茶,吃了兩次飯,看了兩場球。我們主動向新世紀發出了邀請,也給了他們很多信心,所以才有了這次合作。”
據悉,新世紀陣營中的球員孟鐸、于德豪、代懷博、沈梓捷等均是深圳本土球員,CBA移師龍崗可謂眾望所歸。
大力扶持體育服務業和培育體育消費人口跨出體育產業“第三步”
“大力扶持體育服務業和培育體育消費人口,是我們正在走的也是最難的第三步。”張耀說。據介紹,體育產業在中國目前還是一個較新的概念,體育產業可以分為體育表演或賽事、體育制造、體育服務三大類。
作為龍崗文體旅游局的“當家人”,張耀深知肩上責任重大,體育產業發展作為龍崗的“新生事物”無例可循,龍崗只能先行先試,摸著石頭過河。在張耀看來,龍崗體育發展路徑可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就是盤活龍崗大型場館,引進民營經濟;第二步就是按市場化和國際化慣例舉辦高端國際賽事;第三步,也是最難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大力扶持體育服務業和培育體育消費人口。
由于龍崗長期處在特區后發展地位,體育服務業和體育消費人口與體育產業距離遙遠,面對困境,張耀深知只有創新才能實現龍崗體育產業跨越式大發展,只有體育服務業的繁榮才能培育體育消費人口的“核爆炸”,而品牌體育賽事和精彩紛呈的文體活動亦成為培育體育人口的“核反應堆”。
張耀表示:“毫無疑問,這些高端賽事相繼落戶將極大推動龍崗群眾體育、全民健身發展,同時進一步提高城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龍崗‘文體高地’、‘樂活家園’注入更多活力,也讓龍崗‘全國籃球城市’招牌越擦越亮。”
特別值得點贊的是,龍崗在打造“東部文化高地”時搶占的另一個制高點就是大眾化人人參與人人享受的文體活動。“我們在抓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體育賽事的同時,必須著力推進人人參與與人人享受的大眾文體活動。”張耀說,“為此,我們還擁有了龍崗本土音樂品牌‘樂杜鵑’音樂節。”
據悉,龍崗在引進迷笛、熱波、草莓“三大音樂節”同時,濃墨重彩推出了本土音樂節“樂•杜鵑”。2014年9月20日21日,第一屆“樂•杜鵑”在龍崗大運中心舉行,6000多觀眾嗨爆全場。時隔9個月,今年6月7日第二屆“樂•杜鵑”在龍崗華南城拉開帷幕,當日便吸引了萬余名觀眾前往。“不去邁阿密!不去西班牙!樂杜鵑音樂節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兩屆龍崗本土“樂•杜鵑”贏得了上萬名樂迷的認可和喜愛,“樂•杜鵑”已成為“最本土、最時尚、最流行、最好玩”的龍崗人的音樂品牌。
音樂狂歡節此起彼伏,“彩色跑”熱浪亦席卷龍崗。“彩色跑”于2011年起源于美國,被譽為“地球上最快樂的5公里賽跑”,參加者身著白色T恤,跑步過程中經過不同的彩色站,會被從頭到腳拋撒彩色粉末。“彩色跑”在龍崗為登陸中國的第三站,僅一天半時間1.6萬名額即報滿,其火爆程度超過了北京和廣州。在“彩色跑”火爆龍崗時,熒光跑、夜跑、電跑、樂跑等時尚奔跑亦風靡龍崗,龍崗因此成為全國時尚奔跑形式最多的城區。
公益文體活動始終是體育產業的基礎,沒有公益體育開發、培育體育人口,就不可能形成體育消費。為此,龍崗“反彈琵琶”大抓公益體育培訓和活動。龍崗文體旅游局指導各場館積極舉辦“全國籃球城市交流賽”、“全國老年人健身秧歌大賽”、“廣東省青少年錦標賽系列賽”、“深圳市錦標賽系列賽”等近100場務類公益健康活動,極大豐富了龍崗市民的文化體育生活。全年區體育中心免費開放超過180天,居全市大型體育場館首位;大運中心免費開放30天以上,是全市典范“惠民大型場館”。
據悉,目前龍崗文體旅游局舉辦的賽事超過100場,可謂眼花潦亂,精彩紛呈。“如果沒有專業性的體育中介公司,包括運營的、賽事的、售票的、推廣的,我們就要崩潰了!要是我們自己辦,頂級賽事肯定辦得一塌糊涂。”龍崗文體旅游局局長張耀對媒體記者說。
“體育產業龍崗樣本”已開始謀劃“第四步”
龍崗作為“東部文化高地”和“樂活城區”,在張耀看來,龍崗已開始了體育產業化的戰略轉型。 對于促進體育產業,張耀深有感觸。他表示,大運會之后,龍崗區通過大運中心社會化運營進行倒逼,龍崗比較落后,而經濟社會投資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如何在兩三年內提升影響力?龍崗選擇抓高端頂尖賽事,和城市氣質相吻合的賽事,把體育產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環節。
體育產業化龍崗依然有不少硬傷,如地鐵離大運場館還有2公里多的步行距離,停車場設置和車位矛盾突出,人均擁有體育館面積嚴重不足,體育“興趣人口”偏底,原特區內居民依然對龍崗有“心理距離”。
張耀透露,發達國家每人體育場館面積15平方米,中國只有這個數字的1/10,龍崗的數字還要再低一些,下一步將多建社區場館,打造10分鐘文化圈,5年增加了30萬平方米,下一個5年再增加30萬,力爭做到基層中小場館全覆蓋。
張耀強調,龍崗體育產業化路徑的關鍵是“政府搭臺,企業和各類文體中介公司唱戲”,也就是政府只設立“游戲規則”。 通過和專業公司的合作,龍崗區已經嘗到了甜頭。張耀透露,網球公開賽,高爾夫歐巡賽,包括N B A中國賽,全是企業出大頭,政府最多出一半。他拿一年一度的深圳國際自行車嘉年華舉例,如今政府已經不用出錢了,已經在盈利了。
張耀表示,前四年是龍崗體育產業的起步階段,可以概括為以場館運營創新為基礎,以引辦高端商業賽事為突破口,以扶持體育專業公司和培訓體育人口為核心。下一步也就是“十三五”時期,龍崗將不斷逼進體育產業的關鍵部位、實施新的“三步走”戰略:一是大力引進區域性體育公司的總部;二是大力扶持體育+金融、互聯網+體育等新業態,三是大力推進體育創客以培育一批有活力體育公司。
“龍崗體育產業化永遠在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張耀特別強調,“我們任重而道遠!”
- 上一篇:河南鄭州體育場地建設產業10年規劃出臺 2015/12/6
- 下一篇:體育大數據正成為熱點,以羽毛球為例解析大數據模式 2015/12/3